病的潛伏期一般爲10—15天,大多數病人起病緩慢,開始多出現周身無力、不適、食欲差、腰酸背痛等類似伤风的症狀,只有少數病人出現寒戰、高熱、血壓下降、昏厥等急性症狀。典型傷寒自然病程約4-5周,而不典型傷寒則病程長短不等,輕型1—2周可愈,重症患者症狀重、並發症多,如不及時搶救,可能在1—2周內死亡。
一、典型傷寒
發病初期,會出現低熱、周身不適、頭痛、咽痛、咳嗽、惡心、食欲不振等症狀。體溫呈梯形上升,一周左右升至39--40℃。
由于持續2—3周的39-40℃的高熱,病人極度虛弱,神情淡漠,反應遲鈍。還可出現昏睡、精神錯亂,腹痛、腹瀉、便血、肝脾腫大、肝功效異常等表現。而對于高熱的病人並不是脈搏加速反而是脈搏緩慢的情況,這種情況是傷寒病人特征性的表現,據統計約有30-40%患者出現相對緩脈。部门病人還會在前胸和上腹部出現2—5mm巨细、紅色的玫瑰疹,數目常不到20個,2-4天後消退,但可再發。
一般在發病的第3周,出現體溫下降,則病情開始改善。第4周後體溫漸恢複正常,症狀和體征也隨之消失,但全身狀況的恢複約需1個月左右。
二、不典型傷寒
對于輕型傷寒,不僅病程短,一般1—2周就可痊愈,發病時症狀也較輕,多不出現相對緩脈、肝脾腫大、玫瑰疹等特征性表現,此種情況多發生于曾預防接種者有部门免疫力的人及小孩;有些病人病情輕微,仍能堅持日常事情,往往因突發腸出血、腸穿孔時才發現患有傷寒;有些病人只出現長期發熱,可持續數月,但卻無明顯腹痛、腹瀉、肝脾腫大、脈緩的症狀,此種情況多發生于免疫功效較低的人;重症患者則急驟高熱、寒戰、脈快、血壓下降、精神錯亂、昏厥、全身出血等。如不及時搶救則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三、兒童傷寒的特點
兒童年齡越小,發病越不典型,輕病者多,一般發熱不規律、多嘔吐及腹瀉,但中毒症狀輕、無相對緩脈、玫瑰疹也較少見、脾大不明顯,病程較短,易並發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但較少發生腸出血和腸穿孔。嬰兒傷寒則重症多,多起病急驟、高熱、驚厥、腹脹、嘔吐等,病死率較高。
四、老年傷寒特點
老年患者發病症狀多不典型,體溫不高,神經和心血管系統症狀較嚴重,易並發支氣管炎及心功效不全,病情恢複較慢,病死率高。
五、複發與再燃
複發是指本病的臨床症狀消失1—2周後又重出現,已轉陰的血培養又呈陽性。而再燃則是指發病2—3周時,體溫逐漸下降而尚未正常時重又升高,持續5-7天後方正常。此間血培養常陽性。這兩種情況的發生與機體反抗力下降有關。當反抗力下降時,潛伏在膽囊、骨髓、腸系膜淋巴壞死中心或巨噬細胞內的傷寒杆菌又大量繁殖,再次侵入血循環而再次出現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