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人工智能建設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建成了AI智能化應用覆蓋全部教學活動,AI智能化學習覆蓋全體師生,AI智能化治理覆蓋全校師生教學、辦公、生活全方位的“三全三化”智能化校園。被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評爲湖北省網絡宁静和信息化示範節點單位,2次榮獲全國雲教學治理十大示範院校”稱號。
1、AI賦能教學
①凭据“优势突出、特色鲜明、 新兴交织、社会急需”的专业建设生长思路,围绕全省打造“三高地两基地”、突破性生长五大优势工业、建设“世界光谷”、“三多数市圈”、九个新兴特色工业及“51020”现代工业体系等重点任务,新增适应经济社会生长,与人工智能高度融合的专业。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机械人工程、康复治疗、医学检验等战略性新兴工业专业和AI专业。
②AI賦能教育教學創新和專業人才培養,加速課程疊代,建设以高科技爲引領,人工智能與專業人才培養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修訂2024版人才培養方案,全校各專業開設1門人工智能通識課,各學院開設2門人工智能通識課,各專業開設3門人工智能課程,超前培養具有人工智能素養的高素質人才。
③對“開發·內化·創新”教學模式進行智能化革新,增加智能化技術手段;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促進通識課、專業課與創新創業課有機融合,挖掘和充實各類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積極引進知識圖譜、AI助教、數字人等智能技術賦能智慧課程建設,運用人工智能平台及系統對學生進行“全過程、全主體、全階段”的教育數據監測,用“智慧”連接數據、行爲和結果。
④建设高速校園網絡,升級智能硬件設備,滿足AI應用所需的計算和存儲需求。開發定制化AI教學平台,提供個性化學習資源。整合物理與虛擬環境,利用AI技術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接纳智能化工具支持個性化與差異化教學,鼓勵學生深度學習和跨專業探索;建設數字化實驗實訓環境,支持專業實驗、實訓和考核鑒定等教學活動。引進超星平台,中國大學MOOC平台、智慧樹平台、超星平台,實現智能化、數字化教學實訓中心。
⑤遵循“考試過程化、形式多樣化、內容多元化”原則,針對通識選修課、創新創業選修課依托智慧樹、楚課聯盟平台建设“循環開課、自主修讀、統一考核”的修讀模式,提高課程教學吸引力。自主開發“博學測評系統”,對學生課外讀書進行機測評和學分認定。
⑥建成以VR、動作捕捉、BIM實驗室爲主體虛擬仿真實驗實訓中心,積極開展虛擬仿真實驗實訓,著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養成智能化學習習慣。人工智能虛擬仿真中心被教育部評爲國家級虛擬仿真教學創新中心。
2、AI賦能治理
建成了一個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的全新全方位綜合治理系統,整合了傳統的OA辦公、教務、學工、人事、財務、資産、圖書館和一卡通等系統,通過智能數據分析、自動化流程優化、個性化推薦、自然語言處理、預測模型以及宁静監控等人工智能特色功效,顯著提升了決策質量和事情效率,實現了與師生的自然交互和校園宁静的實時監控,校務治理智能化,極大地提高了師生體驗和治理效率。
3、AI賦能服務
學校建成了智能化的校園網絡基礎設施,有線網絡和無線WIFI全覆蓋,11.5G的總出口帶寬確保了20M以上的單用戶網速。通過集成考試、考勤、成績查詢、消費、統一支付、門禁、圖書證和校園乘車功效的一卡通系統以及統一支付平台,融入人工智能語音助手、人臉識別技術和智能客服,極大地提升了校園服務的效率和便捷性,使校園服務越发智能化,爲師生創造了一個更優質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搭建了一個全程“一站式”智慧服務平台,爲學生從報到至畢業的整個周期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服務。
4、AI賦能産教融合
①校企相助建设了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以该中心为依托,建设了湖北人工智能职业技术判定中心。重点建设虚拟现实情况下的实训基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借助数字化平台,联合企业,构建“教學事情坊+学生结果+创业孵化 +市场企业”的创新创业校企配合体,使教學结果转化为市场所需的产物,将创业结果转化为企业所需的创新技术,实现校企结果对接。
②與AI頭部企業深度融合,2020年學院與科大訊飛公司共建智能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軟件工程三個專業,開設科大訊飛精英班。
③結合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星火大模型等優勢技術,通過資源、教學、培訓、評價教育四要素的全新構建,打造了具有本校特色的AI助學系統,支持每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強化其自主與治理能力,培養適應未來社會挑戰具有智能素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