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宣传部编 二00八年十一月三日 总第二期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生长观运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放肆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运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运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革新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生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生长党的先进性的一定要求。党中央研究决定,全党学习实践科学生长观运动从今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自上而下分三批展开,每批时间半年左右,到2010年2月基本完成。高校学习实践科学生长的运动在第二批,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09年8月基本完成。本期选编国务院总理溫家寶和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关于学习实践科学生长观运动的重要文章,供全校教職工先期学习。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就是要把各方面的積極性真正引導到科學發展軌道上來,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長時間、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結合,政治體制革新與經濟體制革新結合,開放兼容與自主創新結合,時代精神與文化傳統結合的全方位發展。我們必須從國際和國內大局出發,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緊迫感和自覺性,著力破解制約科學發展的矛盾和難題,加速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和素質,努力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一、必須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長期又好又快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始終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發展,是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發展,是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的發展,是長期、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近幾年,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最顯著的是,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制止了大的起落。2003至2007年,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0.6%,是革新開放以來增長速度快、持續時間長、平穩水平高的最好時期之一。
我們始終堅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出現大的起落,作爲促進科學發展的首要目標。凭据這一目標要求,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切實防止苗頭性問題演變成趨勢性問題,局部性問題演變爲全局性問題。一是正確掌握宏觀調控的偏向、力度和節奏,努力提高調控的有效性。我們既注重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適時適度進行調整。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正確履行政府調節經濟的職能,主要運用經濟、执法手段,輔之以须要的行政手段,有效克服市場缺陷和應對突發事件的沖擊。二是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努力提高調控的針對性。我們及時發現息争決影響全局的傾向性、關鍵性問題。針對糧食減産、農業基礎单薄的問題,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促進了糧食穩定增産和農民持續增收。針對投資增長過快、貨幣投放過多、貿易順差過大的問題,嚴格把好土地、信貸“兩個閘門”和市場准入門檻,合理調控貨幣總量,多次調整出口退稅率和關稅稅率,革新人民幣彙率形成機制,增強彙率彈性,使“三過”問題获得緩解。針對結構性、輸入性的物價上漲問題,接纳增加有效供給、抑制不合理需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下降,通脹勢頭获得开端停止。三是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努力提高調控的靈活性。既合理控制總量,又積極調整結構。一方面,堅決抑制投資需求膨脹,停止高耗能、高汙染和資源性産品出口,加速淘汰落後生産能力;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单薄環節和重點領域,加大對農業發展、節能減排、自主創新、改善民生、中西部地區發展和深化革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我國經濟實現了30年的快速增長,實屬不易。要把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長期保持下去,更爲艱難。我們要清醒地看到,今年是近幾年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國際金融經濟形勢越发複雜多變。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全球經濟明顯減速,整個形勢還在進一步惡化。國際油價雖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波動,通脹壓力還不小。這些倒霉因素對我國的影響已經並會繼續顯現,對此要有充实的估計。國內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也不少。價格上漲壓力尚未基础緩解,煤電油運供應緊張,一些地區和行業增長速度明顯回落,股市、房市波動較大,財政減收增支壓力增加。近期我們對宏觀經濟政策及時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整,今後幾個月,還要密切觀察和有效應對形勢變化,努力實現全年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爲明年打好基礎。我們不光要看到今年和明年,還要看得更長遠一些,要自覺凭据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努力促進國民經濟長期又好又快發展。從宏觀上看,必須重點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掌握好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抑制通貨膨脹的平衡點。前幾年我國經濟增長較快、物價水平較低,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從國際經驗看,長期保持高增長、低通脹是很困難的。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高位回落,通貨膨脹壓力加大,世界經濟形勢倒霉變化對我國的影響可能還會加重。在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又要把物價控制在可蒙受的範圍內,難度很大。這就要求我們密切關注形勢變化,適時適度地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掌握好發展經濟與控制物價兩者平衡點,防止顧此失彼。必須清醒地看到,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業、財政收入、社會發展都會出現困難,民生問題難以改善,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就會增多。在當前國際金融經濟動蕩的形勢下,要把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擺在更重要的位置。同時,也必須充实認識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的危害性,任何時候都不行掉以輕心。
第二,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我國經濟運行中總量矛盾始終與結構性矛盾交織在一起。雖然總需求比較旺,但內需占總需求的比重逐年下滑,居民消費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消費、農村消費增長較慢。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減緩、出口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對于拓展經濟發展空間、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和防止經濟下滑尤爲重要。從中長期看,擴大消費具有巨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這是我國的優勢,也是抵禦外部沖擊的重要基礎。必須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爲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在優化結構的基礎上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下決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花样,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統籌解決影響即期消費的體制性問題,減輕和消除居民擴大消費的後顧之憂,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第三,努力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近幾年來,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外彙储蓄大幅增加,这是我国发挥优势,积极加入国际竞争的结果。保持须要的外贸顺差和外彙储蓄,对于经济生长、增加就业和抗御风险是必须的。但外贸顺差过大、外彙储蓄过多,也会加剧贸易摩擦,加大金融调控和外彙储蓄资产經營治理的難度,降低貨幣政策有效性和資源利用效率。同時,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外需會擠壓國內有效需求,增加外部沖擊的風險。這是需要努力緩解和制止的。我們必須深化涉外經濟體制革新,完善國際收支調控體系和機制,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二、必須統籌城鄉發展,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事情的重中之重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情全局的根天性问题。必须明白,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取决于农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这几年,我们不停增强“三農”事情,把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接纳了一系列重放肆措。取消农业税,终结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建设农业补助制度,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连续增产和农民连续增收,这对于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生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要害性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生长仍处在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礎設施脆弱、农村经济社会生长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相当突出,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生长中最单薄的环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困难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实现科学生长,要害要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用更多的力量,解决好“三農”问题。
一是切實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産品供給。糧食始終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宁静的基礎,任何時候都不能出現閃失。在指導思想上,必須始終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13億人口的國家,如果糧食和農業出了問題,誰也幫不了我們。寄希望于大量進口糧食,既不現實也存在極大風險。必須努力保持糧食供求的緊平衡。糧食産量過低,糧食宁静就會受到威脅;糧食供大于求,糧價就會下跌,谷賤傷農。在有限的耕地和一定時期內糧食與其他農産品種植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保持糧食供求緊平衡,既有利于糧食産量和價格的基本穩定,也有利于開展多種經營,滿足群衆對農産品的多樣化需求。
在具体措施上,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掩护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两个制度”。掩护耕地,就是掩护农业生产力。中央要求,18亿亩耕地的红线要坚守到2020年,这是一个极为困难而又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们必须节约每一寸土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要运用好价钱和补助“两个杠杆”。目前,我国粮食等农产物价钱偏低,需要逐步适当提高,这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一个根天性措施。但农产物价钱一时上涨过多,城乡中低收入群众蒙受不了。所以,对农产物价钱问题要统筹兼顾,努力把农产物价钱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上。对农业进行补助,是国家的一项恒久政策。今年我们给农民的补助到达1028亿元。今后如果财政状况好,还要下决心大幅度增加。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要向主产区倾斜,国家对粮食大县的财政奖励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要强化科技进步和农田基本建设“两个手段”。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争在农业科技的要害领域、前沿领域有所突破,增强科技结果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孝敬率。同时,增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礎設施建设,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二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解決農民收入問題,最重要的是擴大農民就業。要內外結合、多措並舉,既要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做足種植業結構調整、耕地精耕細作的文章,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又要拓展農村二三産業的就业增收空间,还要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一项大战略,积极生长农村二三産業,加速乡镇企业生长和小城镇建设,为农民缔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时机。
三是增强农村基礎設施建设。统筹城乡生长,必须加速农村基礎設施建设法式,缩小城乡基礎設施差距。许多农村基礎設施建设属于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统筹城乡基礎設施建设中,切实把重点放在农村,不停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农村基礎設施建设不行能也不应该完全由政府全包下来。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发生活条件,国家财政也要通过直接补助或“以奖代补”给予勉励。
四是協調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鎮化與建設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戰略结构相輔相成、不行或缺的兩個重要組成部门。一方面,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結構轉變的大趨勢,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推進。有序轉移農村人口,爲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加速農村發展奠基基礎。另一方面,今後相當長時期我國始終會有數以億計的人口在農村生活,進城務工農民相當一部门還會“雙向流動”,必須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要協調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合理掌握城鎮化的速度,積極穩妥引導農村人口轉移。使城鎮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新農村建設相協調,努力形成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相互促進的局面。
五是繼續深化農村革新。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深受農民歡迎。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可以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規模經營。但必須遵循自願、依法、有償的原則,不能不顧條件地強制推行,特別是對土地入股、長期租賃等形式更要慎重。因爲經濟發展是有波動的,许多外出務工的農民就業是不穩定的,只要承包地還在,即便農民失業回鄉,生活也有最基本的保障。因此,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是黨的農村基本政策,必須長期堅持。集體林權制度革新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豐富和完善,是農村革新的又一重大突破,我們一定要凭据中央的部署,認真落實。要繼續推進農村綜合革新,到2012年基本完成鄉鎮機構革新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扩大省直管县财政体制革新試點,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治理县的体制。
三、必須鼎力大举推進自主創新,加速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實現科學發展,關鍵要在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科学生长的主要突破口,是从基础上提高国家科技经济竞争力,建设经济强国的有效途径。在当今国际竞争花样中,真正的焦点技术、要害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门路,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特别要把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放在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生长的要害技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生长的重大科技问题上,重点支持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宁静和久远利益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要加速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充实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鼎力大举推动产学研结合,完善勉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机制,推进科技结果産業化;充实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增强和革新政府科技宏观治理体制,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生长的政策情况;充实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发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特别要全面发挥人才资源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要切实增强知识产权掩护。新时期,世界科技和经济的竞争,很洪流平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作为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重视掩护知识产权就是重视和勉励创新。必须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生长的重要战略,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情况、市场情况、文化情况,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缔造、运用、掩护和治理能力。
加速结构优化升级是推动科学生长的重要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门路,鼎力大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形成以高新技术産業为先导、基础産業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生长的现代産業体系。当前,必须着力增强的单薄环节是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我国服务业恒久以来生长缓慢,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才40%,生长潜力还很大。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速服务业生长的若干意见,鼎力大举生长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优先生长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积极生长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特别要加速软件业生长;有序生长金融服务业,勉励生长科技服务、执法咨询等服务业。进一步生长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停培育形成服务业的新增长点。加速构建服务业市场体系,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提高服务业市场化、産業化、社会化和国际化水平。
装备制造业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一定要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目前,装备制造业生长滞后,产物可靠性差,成套能力弱的问题十分突出。必须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提高重大装备研发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和集成能力,生长重大成套装备、高技术装备和高技术産業所需装备,推进装备制造业绿色化、信息化和国产化。同时,要鼎力大举生长信息、生物、新质料、航空航天、海洋等産業,继续推进钢铁、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工业革新升级,加速生长现代能源産業。劳动密集型産業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竞争优势所在。生长劳动密集型産業是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必须积极支持。但要调整结构,优化结构,提高水平和效益。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推動科學發展的長期任務。這幾年,在繼續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基礎上,鼎力大举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取得重大進展,東中西開始出現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局面。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長期花鼎力大举氣解決的重大問題,事關大局。無論是東部地區還是中西部地區,都必須關心這個大局,維護這個大局。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生长,必须坚持优化领土开发花样,加速形成若干发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形成辐射作用大的都市群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东部地域发动中西部地域生长的新花样。我们必须看到,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域随着要素成本连续上升,既有的优势在削弱,传统的生长方式难以走得更远,加上国际形势变化和周边国家竞争增强,加速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已经刻不容缓;而中西部地域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生长空间还比力大。在这种情况下,促进区域协调生长的一个重要偏向,就是加速东部沿海産業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形成越发合理、有效的区域産業分工花样。东部地域要率先生长,就必须早下决心,加速调整,优化结构。着力生长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産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连续生长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辐射和发动中西部地域生长。中西部地域的生长要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实借鉴东部地域生长的经验和教训,制止走弯路。要增强承接産業转移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投资情况,并与自身産業结构、结构调整和节能环保等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区域生长的新优势。西部地域缺水,生态条件差,决不能把那些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项目引进来。不能饥不择食,来者不拒。照旧要鼎力大举生长优势特色産業和劳动密集型産業。必须坚决破除地域壁垒和掩护主义,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凭据主体功效区计划和政策,统筹考虑生产力的规模、结构、结构和时序,形成东中西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科学生长的新局面。支持中西部地域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域、边疆地域、矿产资源枯竭地域、贫困地域生长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政策,一定要绝不动摇地恒久坚持,与时俱进地逐步完善。
四、必須堅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足、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门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群衆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産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資源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自然資源多数具有不行再生性,而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恢複難度很大,支付代價很高,有些甚至是不行逆的。我國人均資源相對緊缺,環境承載能力較弱。隨著經濟總量擴大和人口不斷增加,能源、淡水、土地、礦産等戰略性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尖銳,特別是石油的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長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低産出、低效益的狀況仍未基础改變,由此帶來的水質、大氣、土壤等汙染嚴重,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汙染物的排放量居世界前列。不解決好這些問題,我們的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蒙受不起,經濟發展也不行持續。今天的人們,只要還有一點長遠眼光,還在爲子孫後代的福祉考慮,就必須改變不行持續的生産和消費方式,以較小的資源環境代價,贏得較快的、更長久的發展。
近幾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節約環保的政策措施,正在收到積極成效,但是任務仍然十分艱巨。發達國家在兩百多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資源環境問題,我國現階段集中顯現出來;發達國家在經濟高度發達後花幾十年解決的問題,我們要在五到十年裏逐步解決,難度之大前所未有。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必須把這兩項事情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抓緊抓好,努力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可持續發展。一是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國內外經驗讲明,資源節約的發展模式、山川秀美的生態環境正在成爲新的競爭優勢。節約資源就是增強發展後勁,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這不僅對發達地區十分重要,對欠發達地區同樣不行或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必須把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統籌考慮,將資源接續能力、生態環境容量作爲經濟建設的重要依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二是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國民經濟體系和社會組織體系。現代國民經濟體系的各個領域,都差异水平地利用資源、影響環境,單獨在某一個或幾個方面推行節約環保,難以從基础上緩解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制約。這就需要我們從更高的層面、更廣闊的範圍,全面系統地落實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在生産、建設、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建築、服務等各個領域,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強化生態環境保護,鼎力大举發展循環經濟;在社會組織的各個方面,推行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三是解決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的突出問題。重點抓好節能、節水、節地、節材,降低單位産出的能源資源消耗。特別要搞好工業、交通和建築節能,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落後生産能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把水、空氣、土壤汙染防治作爲重中之重,降低汙染物排放總量,落實重點流域和區域汙染防治任務,提高都市汙水、垃圾處理能力,加強水源地保護和農村面源汙染防治。四是健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長效機制。要逐步建设政府引導、法規支撐、企業爲主、公衆參與的運行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節約環保作爲促進科學發展的硬任務、考核各級幹部的硬指標,實行有利于節約環保的財稅、價格政策,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健全節約環保的执法法規和標准體系。企業必須嚴格執行環境法規和排放標准。要把節約環保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使之成爲全體公民和全社會的自覺行動。五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科學觀測讲明,工業革命以後,隨著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不斷上升,是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原因,造成冰川退縮、海平面升高、極端氣候事件增多等许多問題,對人類生存環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我國作爲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必須在減排問題上接纳切實有效的行動。我們要認真履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積極參與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公約,維護國家環境與發展權益,爲減緩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新貢獻。
五、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著力發展以改善民生爲重點的社會事業
科學發展觀的焦点是以人爲本。實質上就是要把發展的结果體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體現在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求上,體現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上。在整個現代化過程中,通過發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始終是我們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只有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气激發人民推動科學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贏得廣大群衆的信任、擁護和支持。在新的形勢下,要越发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加強单薄環節,加速發展社會事業;注重改善人民生活,盡最大努力解決城鄉低收入居民的實際困難;注重促進社會公正正義,切實保障人民群衆的正当權益。
要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生长的战略职位。教育作为国家生长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是百年大计、千秋工程。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国家实力,才气建设一流国家。这几年,我们在生长教育事业、推动教育公正上迈出重大法式。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规模,建设健全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奖助学金制度,促进各级种种教育协调生长。但总体上讲,教育还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教育体制亟待革新,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投入亟待增加。坚持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把教育摆在优先生长的战略职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恒久坚持的目标。要以革新为动力,以增强单薄环节为重点,集中力量办一些让社会民众满意、给教育生长增添动力的事情。目前,国家正在抓紧制定教育中恒久革新發展規劃纲要,将对今后12年教育革新与生长进行全面部署。力争制定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立足基本国情,体现优先生长、促进公正、革新创新精神的计划纲要。要把计划纲要制定的历程作为解放思想、形成共识、推进事情的历程。有关部门和单元、各级地方政府都必须从科学生长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做好这项事情。
要把提高人民康健素質作爲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標。加速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不斷提高全民康健素質,是重大的民生問題,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定要求,是維護社會公正正義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們正著力加強的重點。近幾年,各級政府加大投入,進行了新中國建设以來規模最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功效比較齊全的疾病預防控制和應急醫療救治體系;新型農村相助醫療制度試點擴大到全國90%的縣,都市社區醫療服務明顯加強,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试点笼罩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地级市;城乡居民的康健水平继续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但城乡和区域医药卫生事业生长不平衡,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卫生事情单薄,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人民群众反映比力强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康健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足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公正效率统一,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与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全面增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速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医药卫生治理、运行、投入、价钱、羁系体制机制,增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执法建设。近期的重点是加速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下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革新試點。要切实增强城乡公共體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體育和竞技體育配合生长,全面提高人民体质。
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生长的突出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实现科学生长、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必须努力把经济生长的历程作为促进就业连续扩大的历程,缔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生长方式,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多元化就业花样。同时,充实发挥服务业容纳就业多、消耗资源少的优势,继续勉励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産業生长,勉励个体私营和中小企业生长,勉励大学生到下层、企业和落后地域就业和创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特别是对农村适龄就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要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安邦兴国的基础大计。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天性制度。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險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和1.8亿人;做实基本养老小我私家账户试点扩大到11个省份;在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尺度的基础上,今年起再连续提高三年;都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停完善,去年开始在全国农村全面建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这些措施发挥了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生长、促进社会公正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城乡生长不平衡、笼罩面窄、统筹条理较低、转移接续难、基金支付压力大等突出矛盾。我们必须坚持“广笼罩、保基本、多条理、可连续”的目标,加速完善笼罩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统筹考虑国家、企事业单元和小我私家的蒙受能力,有针对性地满足城乡差异条理群众的保障需求,合理确定与经济生长水平相适应的制度模式和待遇尺度。当前,要突出抓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重点,逐步提高统筹条理和保障水平,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險关系结转措施。
要把解決保障性住房問題作爲政府事情的重要任務。我國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面臨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必須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重視解決保障性住房問題。要從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出發,建设科學合理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特別是要花更大的力氣,解決都市低收入群衆住房困難問題。要進一步健全都市廉租房、住房公積金和經濟適用房三項制度,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同時,逐步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解決農村困難群衆住房宁静問題。
最近一個時期,連續出現了食品宁静事件和宁静生産事故,嚴重損害人民生命康健,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教訓十分深刻。食品藥品宁静和宁静生産是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需要常抓不懈、不行有絲毫放松的重大民生問題。絕不能以損害人民康健、甚至犧牲職工生命來換取增長,謀求利益。在這個問題上,各級政府都必須有清醒的認識、鮮明的立場、嚴明的紀律、有力的舉措。要落實領導責任,強化行政問責。要切實加強對研發、生産、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監管,整頓市場秩序,提高食品、藥品質量,讓人民群衆吃得放心、用得放心。“宁静責任重于山”,各級領導幹部要樹立起“抓經濟發展是政績,抓宁静生産也是政績”的觀念,切實貫徹宁静第一、預防爲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使全國宁静生産形勢盡快出現基础好轉。
我们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生长和繁荣。要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配合理想,鼎力大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焦点的民族精神和以革新创新为焦点的时代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要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公民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要深化文化体制革新,加速文化産業生长,繁荣文化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产物和服务。
六、必須深化革新開放,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革新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永恒動力,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保證,將貫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只有深化革新開放,構築充滿活力、富有效率、越发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才气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必须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要害环节的革新,打好革新攻坚战。一是加速资源和要素价钱形成机制革新。进一步完善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水平、情况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钱形成机制,尽快理顺重要产物价钱关系,更好地发挥价钱杠杆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的调治作用。二是推进财税体制革新。财税体制是引导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指挥棒”。只有真正建设起有利于促进科学生长的财税体制,才气合理引导企业和政府行为。深化财税体制革新的主要偏向,是调治国民收入分配花样,推进经济生长和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公正正义。要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健全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支持解决重点民生问题。加速在全国规模内实施增值税转型革新。三是深化金融体制革新。要着力构建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效完善、高效宁静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钱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險市场有机结合、协调生长的机制,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有效防范来自外洋或海内的系统性风险。在抓好这三方面革新的同时,要全面推进与经济领域革新相配套的其他领域革新,特别要加速行政治理体制革新,加速政府职能转变,使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治、市场羁系、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生长的新形势下,我国加入国际分工与相助的机缘增多,外部情况中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在加大,统筹海内生长和对外开放的难度和要求更高了。必须提高驾驭海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条件下维护好、生长好我国的基础利益。一要增强开放意识,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善于从国际海内条件的变化中抢抓新的生长机缘,从国际海内优势的互补中缔造新的生长条件,在不停强化的国际海内竞争中加速转变生长方式,更充实地利用好国际海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二要增强效益意识,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和充实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把扩大引进技术和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把利用外资和促进海内産業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把实施“走出去”战略缓和解海内资源约束结合起来。加速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加速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三要增強風險意識,在擴大開放中切實維護經濟宁静。隨著我國全方位開放日益發展,參與國際經濟相助的機遇在增多,外部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也在增加。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注意趨利避害,維護國家宁静。四要增強相助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現在這一點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我們要充实利用各種多雙邊組織和機制,擴大配合利益的彙合點,妥善處理分歧和摩擦,消除國際社會對我國的疑慮和擔心。要推動建設公正合理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制,加強和改善與各類國家的經貿相助關系。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力所能及擴大援外規模,改進援外方式,提高援外效益。同時,督促“走出去”的企業遵守國際通行規則,並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原載《求是》雜志2008年21期)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當前,我省第一階段的學習實踐活動,正在以“推動湖北科學發展,加速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爲主題,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我們要深刻認識解放思想對于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意義,在新的起點上推進新一輪的思想解放。要進一步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和理解,創新發展理念,理清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努力推動湖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近幾年來,全省上下緊緊圍繞促進科學發展,開展了一系列解放思想活動,增強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對新的發展形勢、發展任務、發展要求,我們的思想觀念還不完全適應、不完全切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要更好地推動科學發展,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著力轉變不適應不切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
一、堅持把深入解放思想與深化省情認識結合起來,增強市場經濟意識,推動傳統優勢向發展優勢轉變。
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用聯系、發展、變化的眼光審視省情。思路一變天地寬。好比,湖北農産品資源豐富,過去我們更多地強調的是農産品的傳統功效。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産品價值有了新的演變。隨著工業化、都市化的推進,人們對農産品的多樣化需求日益顯現出來。湖北人口稠密的農村市場,對啓動內需意義重大。如果把農業和工業的發展統籌起來,把城鄉發展統籌起來,傳統農業“肩负”恰恰是湖北發展的一筆巨大財富。
又好比,湖北工業化任務遠未完成,與沿海地區存在較大差距。但湖北有大工業的優勢、交通區位優勢和科教優勢,還具有生態文化比較優勢。如果我們堅定不移推進革新創新,充实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把這四大比較優勢結合起來,必將形成強勁的後發優勢,造就湖北經濟更富特色的競爭活力。
再好比,多年来,湖北人讲得多的是“内陆劣势”。但随着中央鼎力大举促进中部地域崛起,随着武汉都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革新启动,随着境外和沿海産業加速向内陆转移,随着国家越发重视扩大内需,地处中部、具有内陆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的湖北,将被推到新世纪新阶段革新开放的前沿,面临着加速生长的重大机缘。
重新認識省情、正確掌握省情是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的起點。我們要在此基礎上,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思路和模式,使之越发切合湖北客觀實際、切合市場經濟規律、切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二、堅持把深入解放思想與破除因循守舊思想結合起來,增強革新創新意識,不斷消除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湖北發展不夠,原因许多,其中重要的是計劃經濟體制慣性和小生産意識的影響。爲什麽民營經濟發展不快?是因爲我們習慣于把抓經濟與抓國有企業等同起來;爲什麽科教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不夠?是因爲重視和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夠;爲什麽一些地區存在畫地爲牢、經濟融合度不高的現象?是因爲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缺乏分工與協作意識。因此,加速發展就必須深入解放思想,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用革新創新的辦法解決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
省委、省政府确定,在强力推进武汉都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革新的同时,积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遊圈。实现这一战略构想,有赖于深化革新开放,着力于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武汉都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革新,既是辐射发动全省经济社会加速生长的重放肆措,也是学习实践科学生长观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为此,必须在生长方面,加速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革新方面,要在一些重点领域和要害环节率先突破;开放方面,要在促进种种资源优化配置上见到成效。努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遊圈,是省委省政府在对湖北省情再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湖北生态文化比力优势,促进鄂西地域加速生长和全省区域协调生长的重要措施。推进“两圈”建设,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形成统一大市场。否则,鄂西生态文化旅遊圈的發展規劃、产物设计、营销推介等都无从谈起,武汉都市圈也不行能在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行能实现産業合理分工和结构优化升级。
可以說,深入解放思想,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實現體制機制創新,是推動湖北科學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們要緊緊抓住武漢都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的重大機遇,先行先試,大膽革新,加速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越发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爲湖北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
三、堅持把深入解放思想與破除忽視質量、效益、環境,盲目追求速度的發展理念結合起來,增強科學發展意識,努力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發展不夠是湖北最大的實際,加速發展法式、增強經濟實力仍然是相當長時期內我們面臨的首要任務,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放松。但是,經濟增長畢竟不是發展的全部,經濟增長自己有質量、效益問題,可持續問題,它也不能自動消除社會問題。國際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經驗教訓證明,如果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不注重社會發展和社會公正,不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會造成發展失衡和社會不穩定,甚至掉入“有增長無發展”、“有增長無幸福”的陷阱。我們一定要注意吸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盲目追求速度、片面追求産值和量的擴張的教訓,一定要吸取不注意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注意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不注意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等教訓,牢固樹立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對于好與快能不能統一起來,一部门同志存在疑慮。其實,又好又快發展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好與快互爲條件、相互促進,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和對立起來。好是快的前提,沒有好就不行能持久地快,發展最終將難以爲繼;快是好的须要條件,沒有快也談不上真正的好,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许多問題將難以解決。我們必須正確理解和掌握好與快的辯證關系,堅持好字當頭、好中求快,在抓住機遇、加速發展的同時,著力轉變發展方式,鼎力大举推動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轉變,不斷贏得發展新優勢、開創發展新局面。
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努力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要通過解放思想,建设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幹部考核評價、選拔任用和激勵約束機制,切實改變一些地方、一些領導幹部中存在的重速度、輕效益,重經濟、輕社會,重增長、輕環保,重當前、輕長遠,重都市、輕農村,重物質、輕人的全面發展等傾向,凭据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選人用人,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正確用人導向。
四、堅持把深入解放思想與克服傳統的內陸意識結合起來,增強開放相助意識,堅持以開放促革新促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深入推進的今天,任何一個地區都不行能伶仃發展、關起門來搞建設。只有開放競爭才气盡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只有開放競爭才气增強企業競爭力,只有開放競爭才气先富帶後富、最終實現配合富足,也只有開放競爭才气不斷增強財力、逐步解決民生問題。我們必須有兼收並蓄、海納百川的胸懷,克服“小碼頭”情結,樹立“大碼頭”觀念,以全球視野來謀劃發展,充实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推動發展。
擴大開放是富民之策、強省之路,是促進湖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所在。擴大開放,首先要增強開放相助意識。由于內陸意識的束縛和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一些幹部群衆中仍然存在種種影響開放的思想觀念,如有的“甯做雞頭,不爲牛尾”,甯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田過窮日子,也不願與外界相助;有的在猛烈的市場競爭面前畏首畏尾、扎脚不前,埋怨對手太強大,埋怨客戶太苛刻,埋怨市場環境太嚴酷;有的囿于狹隘的地方和部門利益,怕與人相助會吃虧上當、怕資産流失、怕肥水流入外人田。凡此種種,如不盡快改變,只會自我封閉,失去發展機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湖北通江达海和内陆中心的双重优势正日益体现出来,为我们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更好条件。我们一定要以越发开阔的视野、越发宽广的胸怀、越发开放的理念、越发坚定的决心,鼎力大举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全方位、多条理、宽领域地扩大开放,积极承接境外和沿海産業转移,以大开放促进大生长。
五、堅持把深入解放思想與破除安于現狀的陳舊觀念結合起來,增強開拓進取意識,始終保持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
總的看,我省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的整體素質較高,是一支能夠團結帶領人民群衆開拓進取、幹事創業的隊伍。否則,我們不行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但也應當看到,面對深入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不少黨員幹部還存在著這樣那樣不適應、不切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問題,有的差距還比較大。如有的同志習慣于縱向比較、同落後于自己的地區比較,滿足于“成績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慢慢走”,固步自封。解放思想就是要敢于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同周邊先進地區相比,在橫向比較中找差距,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以更高的標准要求自己,自覺克服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等觀念和做法,樹立長期艱苦奮鬥、克難奮進的思想,永不懈怠、永不自滿、永不停頓,把湖北的革新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安于現狀往往表現爲一種求穩怕亂的精神狀態,表現爲一種得過且過的事情作風,表現爲一種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解放思想與振奮精神是統一的。要推動科學發展,把湖北建成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沒有幹事創業的高尚追求,沒有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沒有舍身忘我的拼搏精神,是不行能乐成的。面對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我們要有做欠好事情就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始終保持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謀發展、抓革新、促落實上,奮力爭先、奮力創新、奮力實幹,爲湖北發展貢獻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奮力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解放思想是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開拓新局面的重要前提,是我們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認識新事物、完成新任務的基础思想武器,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堅定不移地繼續解放思想,爲推動湖北科學發展,加速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原載《湖北日報》2008年11月3日)